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TOP

《危險依賴:台灣成為全球最大俄羅斯輕油買家,煤礦進口持續》研究報告發布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 CREA)、俄國環保組織 Ecodefense 和德國 Urgewald 於2025年10月1日共同發表《危險依賴:台灣成為全球最大俄羅斯輕油買家,煤礦進口持續》研究報告。 (完整報告連結如下:中文版英文版。)

報告指出,儘管台灣在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僅一天便加入了相關國際經濟制裁,並限制可能用於軍事用途的高科技產品銷售,但台灣仍未對進口俄羅斯化石燃料施加法律限制。2025 年上半年,台灣成為全球最大俄羅斯石油腦進口國,進口值達 13 億美元。與 2022 年相比,台灣的月均進口量在 2025 年上半年暴增近六倍,為克里姆林宮創造 17 億美元的礦產開採稅收入,足以購買 17 萬架 Gerbera 無人機,每架都能對烏克蘭造成毀滅性打擊。數據顯示,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以來,雖然台灣對烏克蘭提供的雙邊援助總額僅 5,000 萬美元,但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進口卻超過 220 倍,金額達 112 億美元。持續依賴俄羅斯化石燃料,使台灣面臨重大戰略與外交風險。

本報告之重點發現如下:

● 自2022年至2025年6月底,台灣進口俄羅斯石油腦(英文為Naphtha,中文亦稱石腦油、俗稱輕油,為一種化石燃料衍生物)的月平均進口量暴增近六倍。2025年1至6月間,台灣進口俄羅斯輕油總額達 13 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買家。
● 台灣進口俄羅斯石油腦為克里姆林宮創造了 17 億美元的礦產開採稅收入,相當於可資助17萬架「非洲菊」無人機(Gerbera drones) ——每架都能對烏克蘭造成破壞。
● 過度依賴俄羅斯輕油可能影響台積電、英偉達、超微及英特爾等半導體製造商的關鍵原料供應,使台灣面臨地緣政治干擾、次級制裁或俄羅斯及其盟友的戰略操作風險。
● 雖然自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台灣對烏克蘭提供的雙邊援助總額已有 5,000 萬美元,但同期進口俄羅斯化石燃料的金額卻超過 220 倍,達 112 億美元。持續依賴俄羅斯化石燃料可能讓台灣面臨美國提高次級關稅(可能高於目前 20%)的風險,同時增加供應鏈安全風險。

台灣進口俄羅斯輕油概況
● 自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至 2025 年 6 月底,台灣進口了 680 萬噸、價值 49 億美元的俄羅斯石油腦,占俄羅斯總出口量 20%,全球排名第三大買家。
● 台塑石化公司的麥寮煉油廠進口了台灣 96% 的俄羅斯石油腦,依賴度從俄烏戰爭開打前的 9% 增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90%。歐盟、美國與英國自麥寮煉油廠進口的石油腦製石化產品估值約 3.34 億美元。由於煉油廠高度依賴俄羅斯供應的石油腦,這些出口至制裁國的產品可能含有俄羅斯化石燃料。
● 自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台塑石化是全球已知最大的俄羅斯輕油買家。
● 台灣 88% 的俄羅斯石油腦進口是由國際價格上限聯盟(price cap coalition)國所擁有或保險的船隻運輸,但自 2023 年 12 月起價格已超過每桶 45 美元的上限,有明確違反價格上限政策的跡象。

● 受美國制裁的公司 Novatek 供應了台灣 72% 的俄羅斯輕油進口。持續購買可能損害台灣作為可靠夥伴的形象,並破壞與美國、歐盟及其他戰略盟友的外交關係。

台灣進口俄羅斯煤概況
● 自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至 2025 年 6 月底,台灣為全球第五大俄羅斯煤買家,進口價值達 44 億美元,但 2025 年上半年進口量較 2024 年下降 67%。
● 雖然國營企業台電公司與私營企業台泥公司成功停止進口俄羅斯煤,其他私營企業在 2025 年上半年仍維持每月 4,100 萬美元的進口量。
● 台灣進口的俄羅斯煤中有一大部分來自受制裁的俄羅斯公司,包括 SUEK、Elgaugol 與 KRU,與上述公司交易將面臨制裁風險,並可能導致供應中斷。

完整報告連結:中文版英文版

文章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