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守護前線,促成改變】2021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工作報告

  2021年是感受到環境與人類的衝突無法平衡的一年,從缺水嚴峻到疫情爆發,大家不單單感受到同島一命,也深刻體會到台灣與全球氣候與經濟變化的連動影響。

  環權會因承接環境權扶助個案,仍持續處理不當規劃開發所造成的環境衝突事件。我們重視民眾參與程序,期望各個計劃或是開發案能增進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的程序。目前都市計畫或綠能開發對於鄉村居民環境權的保障不足,各類型的利害關係人無論是近沿海家計型漁民、養殖漁民、農人、被剝奪居住權的在地住戶或僅距離開發設施幾百公尺的社區,常常都在資訊不足下無法表達意見,受到極大的開發壓力;而隨著這幾年台灣產業擴張的布局,在有限的環境是否可能乘載增加的水電消耗及廢棄物,我們希望督促政府部門能有更客觀科學的資訊公開及多元角度討論。我們持續與環境前輩、居民夥伴同行下思考行動,該怎麼藉由制度的改善獲得解決,個案的爭議怎麼往前對話。無論都市計畫開發或是能源轉型等等,我們面對開發的衝突,處理的不僅只是環境的爭議,也是人權的問題。

  而在這一年,我們也欣喜看到一些轉變,行政部門如台東縣政府終於以尊重部落的態度下,主動終止知本光電的開發;於本島極東新北市卯澳馬崗案的細部計畫審議中,內政部承辦單位願意尊重鄉村居民對於漁村文化的堅持更動原來的細部計畫;在城鄉交際的新竹璞玉及竹科三期都市計畫審議中,內政部委員願意多思考城鄉共好的樣貌,而非一昧的擴張。而在司法上,台塑越南河靜鋼鐵廠受到迫害的居民跨海訴訟,臺灣高等法院認定我國法院就設籍或設址於我國之被告有國際管轄權,本案除了在國際管轄認定上具有重大性的突破,也讓跨國企業受害者在台灣司法獲得審理的一線機會。

  「守護前線,促成改變」,是環權會團隊的自我期許。儘管我們都知道「改變」並非一蹴可及,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努力,但我們仍然期待看到五年來投注的每一點心力能創造更多改變的契機。2022年環權會將邁入第六年,我們期許環權會的存在、有助於臺灣民主深化及環境人權保障,不論是都市鄉村、權貴弱勢、農人漁人被都能被同樣的對待,落實真正同島一命與平等,沒有人被遺漏。也望您相挺支持環權會,給予我們助力,成為我們堅強的後盾,一起在民主、多元、自由的台灣,追求更好的改變!

>>點擊查看工作成果<<

文章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