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稿】新竹缺水大危機 開發案要分輕重緩急
廢止璞玉科三期 搶救環境涵容力
台積電二奈米 提高再生水比例
爭議30年「竹東工研院附近地區(原竹科三期)」的300多公頃區段徵收案,12/28(一)下午將再度闖關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會前民間團體特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指出大新竹地區即將因台積電最新2奈米製程擴廠案,而面臨嚴重的缺水危機,大新竹地區的環境容受力無法再支應其他大規模不當開發案。呼籲政府應廢止竹東工研院附近地區、台知園區現行的大規模開發模式,改採符合大新竹地區環境涵容力的發展方式。
民間團體指出,竹科為了台積電二奈米製程提出的寶山二期擴建案,將新增每天12萬噸的用水量,造成大新竹地區用水供需出現大缺口。根據新竹縣政府於今年2月提出的竹縣國土計畫草案,加計「竹科寶山二期」、「竹北台知園區」、「竹東工研院附近地區」等開發案,大新竹地區民國125年的自來水計畫用水量高達每日88.19萬噸,與水利署預估的供水量每日62萬噸,足足有26.19萬噸的缺口(竹縣國土計畫草案109年2月版2-50頁)。而隨著台積電二奈米製程2023年開始就要量產,大新竹地區最快3-5年就將面臨常態缺水的危機。
竹縣國土計畫及寶山二期環評說明書,為了美化這個大缺水的危機,在八月更新版竟然將有重大爭議或興建變數重重的天花湖水庫、新竹10萬噸海淡廠等計畫都列入長期水源;另也期待桃園石門水庫跟苗栗鯉魚潭水庫可以再增量支援新竹9萬噸及3萬噸用水,但依桃園市及苗栗縣國土計畫之內容也顯示桃園及苗栗也沒有足夠的水量可以支援,其用水平衡的預估顯然大有問題。
民間團體指出,新竹地區長期就是缺乏自主水源,近年即便加計苗栗永和山及桃園石門水庫支援用水,供水能力也只能到每天55-62萬噸左右,開發案勢必要區分輕重緩急,不可能無限制成長。竹北及竹東農民代表也出席指出29日新竹即將宣布明年一期作休耕,他們擔心未來新竹地區休耕恐將成為常態。農民疾呼,政府不要一直為了工業跟農民搶水又搶地。
除了大缺水外,大新竹飲用水水質也面臨危機。除寶山水庫若為台積電二奈米製程從頭前溪上游增量取水,將導致頭前溪中下游汙染濃度提高的疑慮。竹北台知園區(璞玉計畫)、竹東工研院附近地區(原竹科三期)更將增加排放每天三萬噸(依據兩案環評報告書內容:科三期22000噸、璞玉15000噸)的廢水至頭前溪,整體水質狀況勢必更堪慮。其中竹東工研院附近地區計畫,甚至預計引進製程廢水有高度健康風險的半導體及光電產業,將打破過往半導體及光電業不進頭前溪的紅線,恐對大新竹飲用水安全造成重大衝擊。
針對竹科寶山二期、竹北台知園區(原璞玉案)、竹東工研院附近地區(原竹科三期)等大型開發案,將嚴重衝擊大新竹地區的環境容受力。民間團體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要因應目前台積電二奈米製程落腳新竹的最新情境,廢止竹東工研院附近地區(原竹科三期)、竹北台知園區(原璞玉案)等大規模區段徵收開發案。
同時也呼籲政府應正視台積電新世代製程的環境衝擊,要求台積電提出二奈米製程提高使用再生水及再生能源比例的路徑,並妥善評估寶山二期的環境影響。
民間團體特別強調竹科生活圈經歷40年發展,已經在大新竹地區形成一群期待豐富多元生活品質,需要安心食材、友善環境、理念教育、在地文化的居民社群;璞玉田、竹東二重埔這些新竹縣府想要徵收開發的區域,已經發展成新竹人跟竹科人迫切需要的城鄉共好實踐場域。呼籲新竹縣政府切勿錯估民意,停止跟農民及新竹人搶更多農水跟農地,重視新時代的城鄉共好價值,大幅降低科三期及台知計畫的開發強度,並以由下而上的參與式規劃,重新提出符合在地紋理、務實成長管理,以及符合大新竹地區環境涵容力的發展方式。
————————————————
記者會主持: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許博任
發言代表:
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
救璞玉公民行動代表羅文君
竹東二三重埔自救會前會長劉慶昌
璞玉自救會代表、十大經典好米得主田守喜
立法委員邱顯智
立法委員陳椒華
新竹縣議員連郁婷
新竹市議員廖子齊
請輸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