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媽祖保佑的人──在馬崗,看見海女的故事
作者|何家慈、蔡佳妮、戴心妤
「恁傷(太)慢來啊拉!」初見陳罔市,她從家裡側門走出,拎著遮陽帽準備戴上,早已等候多時。一身藍色上衣襯著天空的顏色。長年正面迎著東北季風的馬崗村,難得還有這樣澄澈的好天氣。
新北市貢寮區馬崗村,可說是全臺灣最東邊的漁村,居民多以捕魚、養殖漁業、採集石花菜和紫菜等維生。特別的是,這裡保留了許多百年歷史的石頭屋。根據當地耆老回憶,石頭屋多是就地取用沿岸的石頭建成,有錢人家會再雇請打石師傅構築。然而近年來面臨多數偏鄉共同存在的人口老化問題,僅剩老年人仍留在此地工作。
2018年3、4月,馬崗村幾戶居民陸續收到法院訴訟通知,劃開了原先村子平靜的日子。據了解,財團向地主收購土地,幾乎買下村落約一半的面積。但對居民來說,他們的祖先世居於此,每年繳錢給地主,住了幾十年的家,突然被一個不認識的財團說沒有權利,遭要求拆屋還地。2018下半年,幾位居民和相關團體向新北市文化局提報歷史建築和聚落建築群,試圖保留這裡的百年石頭屋與樸實的產業文化,也期望能因此讓居民免於迫遷危機。
這片海岸,是讓她不想離開的家
跟著陳罔市沿海岸線堤防直直地走向海蝕平臺,熟練而有力地用刮勺刮下岩石上的海菜,躲著浪頭的身手依然矯健,很難想像她已經77歲。陳罔市說,她冬天每日大約都花上4、5個小時,蹲在海蝕平臺上工作、刮海菜;夏天則去採集石花菜,回到家裡再花上數個小時清洗、脫水。以海菜為例,將海菜中的其他藻類挑出,再放入清水浸泡過後,再將海菜脫水。以前脫水都要靠雙腳踩,現在可以用脫水機,已經方便許多。鄰居江陳碧珠看陳罔市,笑著說:「她一天不去工作吼,就會頭痛啦、渾身都不舒服,很骨力(勤勞)的一個人啦!」
陳罔市家隔壁,便是全馬崗唯一的一間媽祖廟──吉和宮。港口信仰多半拜媽祖,保佑在海上平安、作業順利。陳罔市指著不遠處的石頭屋聚落:「我以前也跟家人一起蹛(住)在石頭屋裡,這些石頭屋也有百年歷史了。但有一次做那個很大的風颱,把阮的厝也吹垮了,才搬到遮做這個水泥屋。」她笑稱她是被媽祖保庇的人:「也是很好啦,在媽祖旁邊,被她看顧(照顧)。」2018年12月22日,新北市文化局的審議委員到馬崗現勘,瞭解馬崗聚落建築群、在地產業與文化特色;隔年2月15日,地政局派員測量聚落建築群範圍;4月29日,文化局也將召開公聽會聽取居民意見。陳罔市想起馬崗的大半土地就這樣無端地被財團買走,嘆道:「現在這邊土地都被財團買走,說要一坪一萬五叫我們搬走,那我們給他們(財團)(一坪價格)一萬五,他們賣不賣阿?這邊可是我們一輩子的家,人沒辦法蹛,祖先(牌位)也沒辦法住了啊!」陳罔市低著頭:「行(走)都毋路,是欲走去佗位(哪裏)啦?」光影將她的身形切割,看不清她的模樣。
海湧襲來又退去,陳罔市的眸子仍顯出多年來不變的堅毅。陳罔市從未想過住了數十年的屋舍,有一天可能被迫離開。然而離開居住超過半世紀的土地後,還能去哪呢?沒有人有答案。
原文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經授權同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