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TOP

【聯合新聞稿】魚屍遍布 稻作缺水 大台中水資源拉警報

 

搶救台中水資源暨響應314國際河流行動日記者會

最近以來連日乾旱,氣候異常,大台中水資源與河川治理問題已接連出現狀況卻迄今遭到漠視,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與大台中水資源行動聯盟、台中市后里區農業與環境保護協會以及台灣生態學會、台中市新環境促進協會、台中市原鄉文化協會、噪音管制關懷者聯盟、豐壽診所、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中科汙染搜查線等團體選在314國際河川行動日的前一天,於環權會台中辦公室共同召開記者會,高呼「水資源出代誌」,卻無人拉響警報。與會代表質疑,正是因為水利署中水局、農田水利會及各台中市政府水利及環保相關局處橫向協調失靈,才會導致不僅大台中門戶河川筏子溪浮現大量駭人的魚類屍體,作為大台中農業重鎮與花博主場的后里地區也爆發稻作缺水無法播種,導致秧苗場損失慘重,農民叫苦連天卻無處可訴的窘境。環權會以及與會的各團體與農民代表共同提出呼籲,要求政府應儘速召開公聽會,商討如何解決氣候變遷惡化下日益嚴峻的用水議題。

​大台中水資源保護行動聯盟發起人張豐年醫師指出,素有大台中迎賓河之譽的筏子溪先前陡然浮現大量翻肚死亡的魚屍,情況慘不忍睹,可是各主管機關卻互踢皮球,讓人憂心。

圖片

筏子溪出現大量翻肚死亡的魚屍 照片:張豐年醫師提供
張豐年醫師表示,氣候異常當然是客觀因素,但筏子溪上游的石岡壩管理中心應該因應氣候乾旱的危機,協調流域各相關主管機關,調度維持河川基本的流量,避免斷流造成生態危機;張豐年醫師強調,除了上游斷流之外,筏子溪流域的廢水污染也十分嚴重,河川治理刻不容緩,主管機關台中市政府環保局責無旁貸,尤其應積極依法取締沿岸違法排放有毒廢水的工廠;然而上述問題都遭到漠視,各機關互踢皮球,顯見橫向協調失靈狀況嚴重,迎賓河魚屍遍布只是結果,因此他呼籲中水局應當確保河川基礎流量,且必須強化水利署、農田水利會以及台中市政府環保局等單位的橫向連結。

圖片

大台中水資源保護行動聯盟發起人張豐年醫師 照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提供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楊國楨教授指出,只要盤點中台灣以及雲林主要河川就可發現,重大的水庫或攔河堰盡皆以供應民生用水為名,實則主要功能卻是提供特定產業的用水,形成工業用水對農業用水的排擠效應,對生態永續循環極其重要的農業用水完全被漠視;以集集攔河堰為例,顯然就是為了六輕而設,如果有人反對,他願意公開辯論。
楊國楨教授強調,在氣候變遷日益惡化的衝擊下,珍稀的水資源經過工業使用會變成有毒廢水,提供給農業利用卻可進入大自然永續循環,價值與意義截然不同;如今大台中的水資源與河川之所以會拉警報,就是少數高耗水工業搶奪農業與生態用水所種下的惡果。

圖片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楊國楨教授 照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提供
台中市后里區公館里的馮詠淮里長指出,大台中水情看似穩定無虞,但后里農民卻剛剛遭逢歷史上罕見的春耕缺水危機,上萬畦的秧苗因為連日乾旱遲遲無法插秧播種,秧苗場血本無歸,農民更是苦於無法展開第一期稻作,大片農田面臨休耕危機,農民叫苦連天,直到前幾天老天稍解旱象,危機才暫時解除,但後續的用水仍然十分吃緊,讓人擔心。后里是國際花博的主場地,更是大台中的農業重地,農民缺水這麼嚴峻的問題,政府豈能坐視不管。

圖片

台中市后里區公館里馮詠淮里長 照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提供
馮詠淮里長質疑,農民之所以缺水,不能只歸責於氣候,中水局一方面將龐大的工業供水量混計在民生用水量當中,且用量只增不減;但供給農民的用水卻是用河川原有的基礎流量來墊高,一旦扣除河川應有的基礎流量,再扣掉各種天然的耗損,七折八扣下來,農民實際分配到的灌溉用水當然嚴重不足,而且在特定產業的排擠下,供水量只減不增。

圖片

台中市后里區公館里馮詠淮里長對於因為缺水導致大片秧苗無法播種感到痛心。 照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提供
后里農民許金水表示,第一期稻作因為缺水無法插秧,農民的痛苦跟損失完全無人聞問,不是農民喜歡起來跟政府造反,而是做農的人跟做工的人一樣,都是社會的最弱勢,權益長期被政府所忽視。

圖片

后里農民許金水 照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提供
台中市后里區農業與環境保護協會理事長陳欽全指出,后里地區缺水的問題由來已久,即便是高產值的農業重鎮,卻必須長期忍受五天到六天才能輪灌一次的窘境;糟糕的是,輪到的時候只能灌溉八小時,八小時的時間可能水都尚未浸透,農民又要再等五至六天才有水可引進田裡灌溉,這種五至六天只能用八小時水的痛苦,絕非常人所能想像。

圖片

台中市后里區農業與環境保護協會理事長陳欽全 照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提供

台灣淺山學會研究員趙克堅指出,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台中的大度山周邊本來有一百多處湧泉,這些湧泉原本對於大台中旱季時期的水資源補注具有珍貴而獨特的作用,但因為大度山地區工業的過度開發,如今湧泉已大量消失,大台中水資源會拉警報,過度的工業開發是主因之一。

​趙克堅研究員質疑,一般捐血時,醫療上規定有個人捐血量的上限,水資源如同血液一般珍貴,為什麼我們對於產業不斷擴張對水資源的耗用卻沒有上限的規範?台灣的水資源有限,政府對於水資源等各種自然資源跟污染的上限應該要有總量管制的規範,才能根本解決水資源不斷拉警報的問題。

圖片

台灣淺山學會研究員趙克堅 照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提供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凃又文指出,許多台商紛紛回流台灣設廠,問題是許多廠商都屬於高耗水產業,台灣總體水資源需要總盤點,水資源的各項數據資訊也應該公開透明,才能合理管控運用水資源,否則產業不斷虛增,即便各種水利工程持續推動,用水議題仍然讓人憂心;環權會今天與各與會團體共同舉辦這場記者會,就是希望大家正視水資源議題的重要性,同時提出召開水資源議題公聽會的訴求,期待能以公共對話的方式,找出有效的解方。此外,3月14日是國際河川行動日也是國際反水庫日,我們今天在這裡呼籲社會各界響應國際社會對於水庫開發工程的反省,採用更多友善環境的水資源運用方式,避免為了產業的用水需求,一味地推動大型的水利工程開發。

圖片

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凃又文 照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提供
記者會的最後,主持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中辦公室研究員鍾瀚樞宣讀本次記者會的七大訴求:
一、政府應遵守水利法,保障農民用水,避免工業搶水。
二、強化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農田水利會、環保局橫向連結,用水協商機制應納入農民及公民團體代表。
三、政府應當確保河川基礎流量,避免河川斷流,危及生態。
四、政府應該每月定期公開民生用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完整用量及分配比例資訊。
五、因應氣候變遷極端化,政府應改變治理思維,確保農業及糧食安全。
六、水資源問題是國家總體治理問題,應推動水電、自然資源與污染總量管制,避免過度開發。
七、要求各主管機關邀集公民團體代表共同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協商研擬解決對策。

圖片

照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提供
共同發起/聲援單位:
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大台中水資源保護行動聯盟、台中市后里區農業與環境保護協會、台灣生態學會、台中市新環境促進協會、台中市原鄉文化協會、噪音管制關懷者聯盟、豐壽診所、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中科汙染搜查線……新聞聯絡人:
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中辦公室籌備處研究員 鍾瀚樞

文章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