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TOP

2019年年度工作報告

2019年環權會年度工作報告

 


【關注議題】【扶助案件】【環權扎根】【國際串聯】【宣傳推廣】



【關注議題】
▌六輕:持續監督六輕:定期召開跨團體的公民監督六輕促進環境權行動平台會議(2019年共5次),從空氣污染、社區知情權、化學品管理等角度,持續監督六輕;與平台夥伴從保障社區知情權、健康權、環境權角度,就六輕4月氣爆事件提出聲明,獲得多位立委支持納入質詢稿;參與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六輕20年總體檢,提出強化社區知情權與應變機制的建言,獲得工業局於會議中支持;規劃六輕空污公害訴訟法庭觀察(2019年共6次)。

▌農地工廠:本會2019年度協助提供民間團體工廠輔導管理法修法意見,並於6月25日舉辦「不要跟農地說再見」座談會,邀請學界、民間團體及環保署代表,研討農地工廠的環境工安影響及管理問題。

▌台塑越鋼:2016年4月台塑河靜鋼鐵廠在越南排放污水,造成中部4省沿海重度污染、大量魚類死亡。受害居民除了生命及健康受到影響;還因漁獲量銳減,無法捕魚維生,被迫離開家園工作,造成家庭破碎。今年6月,環權會及其他人權團體組成律師團及工作小組,協助7875位受害者,跨海來台起訴台塑越鋼,請求賠償、停止污染並採取相應措施去除污染。

▌中火減媒:參與臺中市公私場所管制生煤及禁用石油焦自治條例釋疑聽證會,提供自治條例中關於「減媒年限」「生媒使用量之計算基礎」之法律意見,並呼籲環保署及中火應主動說明105年以來具體的減煤方案,並提出未來的減煤方案和期程。

▌科學園區:持續追蹤科學園區開發案進展與環境衝擊,協助居民參與環評程序,並提供建言:如科學園區政策環評後第1案的新竹科學園區(寶山園區)擴建計畫(簡稱寶山一期)、宜蘭科學園區重新環評。

▌法案草擬:臺南市政府配合中央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發展綠能雖值得肯定,然因為制度尚不完備,太陽能光電設施的爭議案頻傳,因此環權會與地球公民基金會合作,撰擬並提出「臺南市設置地面型太陽能光電設施審查自治條例」目前已通過一讀,透過機制的建立,降低社會衝突與對立,謀求各類型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之間的平衡共榮。

▌法律意見:

◎澎湖縣政府預計拆除隆貴公園及臺電舊發電廠,改作道路使用,不符合都市計畫之用地類別,於2019年4月專職律師至現場勘查後,協助當地居民提起訴願。
◎與台灣人權促進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合作,透過臺北律師公會,向行政院提出對行政程序法修法草案中聽證與公聽會章節的民間版修法意見。
◎參與環境檢測法修法座談會,提出提升民眾環境檢測數據公信力,與給於優良廠商經濟誘因的建言。
◎強化社區知情權於相關環境法規修法內涵,參與空氣污染防制法子法公聽會,與六輕平台成員合作,成功使許可證資訊公開與建構公民參與程序;與環保、移工、勞工、消防員、工殤團體合作,就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子法公聽會與消防法修法記者會,要求相關化學品資訊公開,最終納入修法內容。
◎與生態工法基金會等團體合作,提供法律意見於田寮洋鐵道改建變更案。



【扶助案件】├中部地區┤├大台北地區┤├桃竹苗地區┤├東部地區┤


▌中科三期: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三期發展區(后里基地—七星農場部分)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通過後,在地農民代表對於農業用水排擠問題、監督小組農民與公民團體代表名額問題,還有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三期發展區(后里基地—后里農場部分)提出環境差異分析審查等問題表達不同意見,本會積極協助釐清爭點,並邀集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共同會商,釐清爭議、凝聚共識,討論解決方案。由於農民訴求未獲承諾,雙方無法達致共識,在地農民決定針對環評處分訴願被駁回的部分再提起行政訴訟,本會仍將持續扮演溝通平台的角色,協助釐清爭點並尋求解決方案。

▌大安大甲:經濟部水利署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計畫旨在解決公共用水(包括工業用水)的穩定供應,因此擬在中部大安溪及大甲溪之間興建調度管線及各項設施,連結中科三期內原訂興建的后里第一淨水場,打造南北兩條主要河川的調度與儲水系統。此案由本會委聘中部律師釐清在地居民、農民及公民團體以及開發單位之間的爭點,確保程序落實資訊公開、公民決策參與等環境基本權利。目前全案正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審查程序當中。

▌聯勤老樹:原為臺中美軍俱樂部遺址的台中前聯勤招待所周邊所植群體樹林已經超過五十年,且與國立台灣美術館、審計新村、存中街美軍宿舍群、原美軍游泳池(美誼游泳池)等區域相鄰,形成群聚的綠帶及人文歷史聚落,大地心環境關懷協會及中部公民團體依法向臺中市政府農業局申請列入臺中市受保護樹木加以列管保護卻未通過,且市府拒絕公開審查過程相關資訊,經本會委聘律師協助提起政府資訊公開訴願,獲得臺中市政府農業局撤銷原處分,成功協助在地公民團體落實環境資訊公開的要求。

▌荔枝森林:位於臺中市北屯路、北平路口捷運綠線旁的荔枝森林,為都市核心地帶樹齡60年以上的珍貴都市樹木群,且緊鄰臺中市北屯兒童公園綠帶,區內有日治時期臺中放送局設施遺址(真空管冷卻池等)。原經臺中市政府列為社會住宅預定地面臨移除威脅,在臺中公民團體包括大地心環境關懷協會、台灣護樹協會、荒野保護協會臺中分會、台灣生態學會等組織即在地居民發起下,成功要求臺中市政府修改原計畫,將此用地回歸財政部國產署管理,環權會目前正協助在地居民及團體商議並推動該地後續成為都市綠地甚至可食地景的相關程序,同時釐清各項法律疑義。

▌麗寶噪音:臺中市后里區麗寶國際賽車場自從2018年底營運以來,遲遲未落實噪音防制等相關環評承諾,噪音嚴重影響周邊居民與學校安寧。環權會除向居民代表表達願意提供相關環境權利救濟扶助之外,同時參與臺中市政府環保局召開的兩次「月眉育樂世界開發案」(麗寶國際賽車場)噪音因應對策審查會議,轉達居民提供本會的各項意見,由於兩次因應對策審查均無法通過,目前仍待開發單位提交新的因應對策後,再行召開審查會議。

▌中龍鋼鐵:中龍鋼鐵因廢棄物大幅增量,應環保署及臺中市政府環保局要求辦理環評審查,卻僅以對照表方式審查,且在環評委員提出的各項重大質疑均未獲得明確回覆的情況下通過,顯有瑕疵,經本會環權扶助律師協助臺中公民團體及居民提起訴願及訴訟程序,目前仍在法院審理中。

▌臺中市空污暴露污染物報告資訊公開案:臺中市政府委託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進行的「105年臺中市后里區、西屯區、大雅區及港區(大肚、清水、沙鹿、梧棲、龍井)居民空氣污染物暴露評估計畫」完成後,並未依法公開,更在地公民團體屢次請求未果,委託本會聘請律師提起政府資訊公開訴願,本會並與在地公民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訴願意旨,在訴願決定公布前,臺中市政府決定依公民團體的請求,撤銷原處分,正式公開上述報告內文,但並未公開完整報告,經本會與在地公民團體舉行記者會要求後,臺中市政府決定完整公開報告所有內容,可謂在地公民團體與本會共同推動環境權落實的一項里程碑。


▌社子島:就北市府環評問卷調查的瑕疵部分向監察院提出陳情。與居民共同參與二階環評會議,反映審查程序、工程影響、家戶訪查、居民及產業安置、文化保存等環節之粗糙,獲環評委員指示優先處理安置議題之結論。參與聽證會議,彙整居民意見,獲北市府調整放寬安置資格條件。舉辦「夜弄土地公」走讀,吸引半百人次參與,由在地青壯年導覽,使更多民眾透過走訪在地認識民俗文化之外,亦更清楚居民處境。舉辦講座,邀請鍾振坤老師分析防洪計畫,提出要達到200年防洪強度,並不需要 9.65公尺高堤的論述。與黃郁芬議員、社子島居民自救會合作,製作兩份圖文懶人包,讓大眾瞭解社子島歷史及為何居民無法接受全區區段徵收

▌馬崗:針對財團大面積購地開發,協助參與文化資產——歷史建築與聚落建築群——申請及審議,最終兩戶獲歷史建築身分。於變更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卯澳、馬岡地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公展期間,陪同居民至立法院參與協調公聽會,東管處明確回應支持撤銷卯澳遊艇港,內政部營建署承諾重新檢討馬崗道路拓寬必要、並將居民陳情意見帶回,提供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參考。申請「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補助案」計畫,與馬崗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製作社區導覽介紹摺頁,並海女、石屋導覽及海菜小吃請客方式呈現成果。

▌卯澳:就「變更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卯澳、馬岡地區)細部計畫」提供法律意見書,包含:設置遊艇港區恐侵害當地的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道路拓寬有影響文資之虞,及都市計畫公開展覽僅通知土地所有權人,未通知住戶,不符合法令規定。

▌雙溪水庫:響應3月14日國際河流行動日,與反對雙溪水庫自救會、在地居民及關心雙溪河流生態團體,舉辦GO GO RIVER為河流ㄔ亍健走行動,約1000人參與活動,徒步健行認識守護雙溪丁蘭谷。


▌璞玉案:台知計畫將徵收400公頃特定農業區的優良農地,並涉及大規模搬遷,當地居民組成璞玉自救會,自2003年抗爭至今。本會2019度協助璞玉自救會就台知園區案未辦理政策環評,向環保署提出公民告知書;並協助自救會就本案違法徵收特定農業區、未辦政策環評、浮濫劃設產專區住商區等事由至監察院陳訴,也陪同參與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程序。

▌竹科三期:竹科三期案與台知計畫並列為新竹縣楊文科縣長力推的三支箭之一,將徵收竹東鎮300多公頃的優良農地,亦涉及大規模,產專區及住商區之劃設也有供過於求的問題。本會2019年度協助竹東二、三重埔地區農民及自救會,參與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


▌知本光電:就台東縣政府知本健康段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之諮商同意程序,指派律師為卡大地布部落提供法律扶助、陪伴部落就諮商取得原住民族部落同意參與辦法進行釐清哪些流程侵害部落主權,是否無落實原基法中尊重部落,取得部落同意之精神,雖然2019年6月1日由鄉公所召開部落會議投票結果以極小之差距同意開發,本會繼續整合專家意見,協助部落申請法律扶助進行訴訟。



【環權扎根】

▌青年培力:

◎與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合辦東北角浪流連,讓30位青年學子連結在地(雙溪、馬崗、貢寮)。
◎指導4名東吳法律系實習生,培養法務經驗之餘,亦累積接觸議題之機會。
◎土3.0:高中生人社環權對話框|為持續鼓勵更多在地青年關心環境、人文與公共議題,接觸環境相關議題。於寒暑假在臺中舉辦,主題包括氣候變遷與環境權議題、台灣社會史、中區歷史文化小旅行等,包括寒假及暑假共兩場營隊,兩場活動吸引各地高中生超過80位報名。
◎后里農民長者plus創意青年翻轉課程計畫 |「今仔日,咱佇咧田岸邊上課呦」計畫,於2019年度進行了一次與社區長輩的初次拜會訪談與共識會議、一系列實地訪查的外景拍攝、一系列針對社區長輩的採訪、一次基金會觀摩計畫活動、一系列成果影片拍攝活動。依據以上各個活動所拍攝的影像以及訪談結果,我們產出五篇關於五為社區長輩的採訪報導,一支時長約三分鐘的成果宣傳影片、一支時長約十五分鐘的計畫紀錄片,與此同時,農村出代誌團隊成員也在后里各個角落實地踏查、採訪並陪伴農民長輩。
◎響應524全球氣候行動(臺中場)守住1.5℃ 抗暖化護台灣|舉牌排字與集會活動,呼籲中央及地方政府正視氣候緊急狀態對人民生命健康與未來的衝擊,警示全民氣候危機迫在眉睫,需要全民一起搶救我們共同的未來。

▌社區培力:

◎六輕學第3學:石化巨獸的壓迫與侵蝕──《離岸》紀錄片放映暨映後座談|和環境法律人協會、雲林哲學星期五合辦,於雲林邀請林家安導演播放《離岸》,讓雲林居民了解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居民與六輕為鄰20年來,對抗六輕的污染與感受;同場也邀請長期關注六輕議題,同時也是六輕學第1學:起手式的講者,環球科大的張子見老師來擔任與談人。於4月23日舉行,因時間在台塑六輕台化芳香烴三廠爆炸之後,與25位不同年齡層的當地居民針對氣爆影響有深入的交流。
◎國際氣候變遷政策趨勢暨災害韌性培力工作坊:與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合作,邀請環境NGO工作者,共同瞭解國際氣候治理趨勢,並討論台灣氣候變遷治理政策的努力方向。
◎邀請韓國茶山人權中心工作者安恩貞分享韓國社區知情權推動狀況,於臺北、台中共舉辦三場,各界迴響甚佳。
◎參與協助臺中市后里區農業與環境保護協會舉行會員大會及辦理理監事會改選等事宜。

▌律師培訓:

◎與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台中律師公會合辦律師環境輕旅行,參訪臺中市食農教育基地、臺中火力發電廠、臺中港區、高美濕地等環境地景,並由臺中市食農教育協會、臺灣電力公司以及東海大學生物學系林惠真特聘教授高美濕地研究團隊等單位協助,分別在各行程提供專業導覽。
◎與法律扶助基金會、法律扶助基金會彰化分會共同籌辦「環權法扶沙龍」系列講座,並加入臺中律師公會、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南投分會及雲林分會協辦,讓更多法律人與環境生態的議題之間激盪出更多更有意義的連結。
◎協助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環境法委員會舉辦空污法與文資法演講。
◎與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蠻野心足協會合辦教育訓練進行「反迫遷律師培訓課程」共十堂課。培育律師了解國土規劃、都市開發等影響民眾環境權益等事項及相關法令。



【國際串聯】

▌好電子(Goodelectronics Network):參與好電子於2019年6月14日至6月15日的曼谷會議,大會報告5年來好電子網絡的進展,也針對礦業、工廠勞權、電子廢棄物三方面進行介紹。

▌歐盟NGO會議論壇:環權會受邀參與2019年歐盟NGO論壇,論壇以環境民主為核心,聯合國歐洲委員會有奧爾胡斯公約,中南美洲有Escazu Convention ,亞洲尚無類似的公約,台灣非聯合國的會員國,無法正式簽署加入公約。這樣的非官方參與管道,反而成為台灣和世界連結的重要平台,由環權會董事長林三加律師偕同專職律師黃馨雯,一同參與本次論壇,並提出成果報告書(包含各國經驗分享、未來展望)。


【宣傳推廣】

▌印製英文DM,介紹環權會緣起、核心任務和未來目標。

▌官網改版,建立扶助個案、關注議題獨立頁面統整資訊,發出79則訊息,包括刊登新聞稿、活動、法庭觀察紀錄、環評會議發言稿等。並新增英文簡介頁面。

▌申請捐款愛心碼、官網開設線上捐款功能

▌臉書發出226則貼文,粉絲人數增加2169,最高自主觸擊人數達37444人次;IG發出110則貼文,粉絲人數成長296。

文章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